一、“在其位,才能谋其政”的管理思维不适合于流程化生产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管理思维将一个组织分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领导和被领导者两极,权力和身份都由你在这上、下两极之间的位置所决定,不想做事的人可以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推托,想做事的人也必须“名正言顺”才能做事,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里的“名”也是由“位”而派生出来的东西。古人造反还要整出个“替天行道”来搏取名分,“天”是最高的“位”,所以“替天行道”就可以推翻皇帝了,因为皇帝也只是“天子”在“天”之下。
上、下位置决定了等级和秩序,它是人们极力维护的对象,越位是最大逆不道之事。
这种管理思维其实就是想把人“钉”在一个位置上,减轻管理的难度,达到控制的目的。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这种思维方式能带来组织暂时的稳定,但在流程化生产中,却成为了一种桎梏。
二、领导一定是强者吗
其实,即使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一个组织也会周期性地被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两极对立所摧毁。
中国几千年起起落落的封建历史就是这种管理思维的生动展现。因为在这种思维中,组织内部隐含着的能量被忽视了,组织内部各部分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被忽略了。
弱者成为了绝对的弱者,强者成为了绝对的强者,短时间,弱者越弱,强者越强。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被人为地割裂了。
然而事实是,弱者再弱也会成为强者的需要,强者再强,也不能离开弱者而生存。彼此需要就注定了两者的关系是共生“共赢”的关系,而不是单方输赢的关系。
强者可以凭高过弱者的力量控制弱者,弱者可以凭强者需要自己而控制强者。
三、弱者可以控制强者
强者会因为自大而走向孤立,或者会因为好强而与人争斗走向孤立和衰败,弱者会因为弱小而博得同情和支持,最终强者变弱,弱者变强。
四、任何组织内部都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究竟是强者有力量,还是弱者有力量,这是中国道家文化研究的主题。
其实道家文化所提示人们的是: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系统内部都会因为各部分之间的这种普遍联系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推动系统的演变和发展。所以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
五、挖掘内部的管理能力,减少对外力的依赖
企业管理上,如何挖掘内部的能量,而不仅仅依靠外力的强制,这是一道很大的题目。
流程控制(动作控制)、标准控制、数据控制(业绩控制)、稽核控制相对于常规的行政控制而言,属于调动组织内部能量的方式。
因为它并不是依赖职务高低做管理,而是顺其自然,将物料流动和信息流动过程中人们自然产生的相互制约关系转化为相互管理关系,这是对组织潜能的挖掘。